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品茶,必要懂得如何分辨茶叶好坏的技巧才好,比如观色,闻香,还有茶叶泡开之后的姿态,口感等等,都是饮茶的学问。讲究在时间里慢慢磨合,这照面是亲切的,不消任何言语的。 读书照理也是如此,只需用眼睛细致地与它交谈,用诚意打开它暗合的门,影影绰绰间,浮出一道道绿廊,轻烟缭绕,还有看不尽的人生百态。一个世界被另一个世界闯入,然后淹没,储蓄地统领着经过乔装打扮的一切。 于是,我采摘下一些喜极的文字,存入私囊。 我于当代文学总没什么好感,因为它们在文字上太过于草率,过于自我,汉字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索性一头埋进故纸堆里。 台湾人给我的印象平淡、伤感,多半受着历史与地理的影响罢。传统仿佛十分的优厚这一片拥挤的土壤,不断地生根,发芽。也许是他们无可选择的时候选择了它,让思念更绵长,让荒寒的生命有所依托。 所以在他们灵秀的文字里(除极个别很张扬的),文字功底、修养之好实在令人羡慕,与大陆的一团躁气截然不同。于是突然觉得大家,还有我自己,都深深地误会了琼瑶的意思,那既不是做作,恐怕是我们已经退居到了感情的边缘。 白先勇的文字很陌生,也许是好奇,更也许是大家的口赞,硬是买下了这本《台北人》。和鲁迅的《彷徨》一样,由若干短篇小说集结而成,很适合我这种懒人的胃口。而且白先勇的冷峻与鲁迅也有七分的像,但是更冷漠,我希望这不是他仅有的风格。假如读者只能读懂其中的颓废,一味沉溺在里面而跳不出去,也不是件好事情。所以小说担负的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 1、《永远的尹雪艳》 每一种有个性的存在,每一种无个性的存在,都在同时改变着这个世界,由各种存在组成的现实是庞大的,不可能被完全的理解,但让像尹雪艳这种颓丧的现实继续存在下去,十分的可怕。我想我们不可能仅做个无动于衷的读者吧。 尹雪艳是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成功的周旋在交际场合的女人,耍的仅是些低级的手段。贪慕虚荣的人都懒得动脑筋,任凭你搬来搬去,只怕打发不掉白花花的银子和时间。所以生活奢侈了,人与宠物居然掉了个位置。人虽愈加下贱了,却不如动物的可爱。 2、《一把青》 朱青原本是个须腆的女学生,结婚后不久,丈夫不幸战死沙场,面临这样大的人生变故,自杀未遂,随军退到台湾后,做起了烟花女子。人生劫难,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无论朱青是生,是死,她都没有从宿命中摆脱出来。只做这来来往往间冷漠的旁观者。她的精神既是虚空,徒留一具肉身也无存在的意义了。 3、《岁除》 职业的习惯如同落入宿命的陷阱,人生与真实的炮火硝烟还是有所区分的,赖鸣升始终没有明白这一点。他把自己禁锢在狭隘的历史里,他每迈出一步,现实反把他抛向更遥远。 4、《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身份卑微仍保持着一些可爱的本质,却不足以成为怜悯金大班的理由,她的下作的举止让我难以容忍。 5、《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杜鹃花开的时候,像簇拥作一团的火焰,惨烈而骄纵,我常常拒而远之。果真具备涵养和胸怀的,却不会因季节而争宠,沉默自有其大可用的妙处。但玉卿嫂和王雄都有些急迫了,刹那间的绽放,破坏了所有的花香。王雄谦恭、顽固地庇护着那圈仅有的精神领地,当假面被层层剥离,终于露出狰狞的本象。 6、《思旧赋》 鲁迅的文字既有一种苦闷,又毫不客气的朝自己抡鞭子,让无知识无意识的民众担当起拯救国难的责任实在又不可能。 白先勇把故事叙述完毕,悄悄隐没了自己,留下读者孤单垂泪,或者寻鞭子去了吧。 7、《梁父吟》 梁朴公性格平淡,却十分让人敬爱。他既保持着军人的朴直,又染着一身儒雅与佛教徒的慈悲。它不触及作者大的欢喜,或者深度的哀伤,只随同主人缓缓流淌在既无诗意又不凝重的时间里。 8、《孤恋花》 其实在巨大的现实面前,自信与乐观快要变得摇摇欲坠,只是我们不得不,把整块世界肢解成若干,所以读白先勇的文字,需要有他那样大的勇气,应付扑面而来的血光粼粼。 在身份低贱者眼里,生活首先是赤裸裸的卑微,才能攀到更高的位置。而对后者的希望,几乎是渺茫的。 9、《花桥荣记》 卢先生是因为内战从桂林沦落到台湾的,十多年来,一直清贫的铺在教书职业上。他和罗家姑娘老早订下了一场婚约,只是打仗,一轰而散。某一天,他从表哥那里得知他的未婚妻的消息,说要十根金条,才有入境的可能。谁知他急冲冲送去十五年的积蓄,原来是个骗局。人生际遇竟如茫茫白雪,铺天盖地,卢先生终于速死于无名病因。其实生死都轻薄如纸,而人情的寡淡与疏离使生命无以附着。 10、《秋思》 白先勇的文字以细腻见长,一笔一笔的严肃而圆润,这一篇确是极好的典范。 富人们拿着无聊的争风吃醋开消度日,使时间毫无意义的膨胀。当然毫无意义的阅读与阅读毫无意义的,需要读者仔细甄别。 11、《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 “教主”的命运在不透明、不光明的现实里蹒跚而行,他愈挣扎,反被困入牢笼。白先勇运用起反讽也能如此的独树一格,这是我读到的额外收获。 12、《冬夜》 我们在读黄仁宇的名作《万历十五年》时,绝想不到他为出版这本书付出的辛酸。 他当时在美国高校做教授,《万历十五年》是他为自己的学生写的教科书。但书还没出版,人先被炒了鱿鱼。失业与经济上的双重损失负荷在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身上,其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 当时是怀着一种崇敬的私心,买下了他几乎所有的著作,而且我发现自己逐渐受着他的文字的影响,其实是那难以忘怀的人格魅力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倍加珍惜文字这东西。 所以在《台北人》里偶然遇到余教授的故事,往往把二人的英容笑貌不自觉地层叠在一起,除了深深埋藏的小伤口,还有一汪水的平静,以及清澈的树的身影。 13、《国葬》 旧中国的体制十分有意思,家奴与佃农并存。新制度正准备旌旗招展,旧制度却喊着哭腔不弃不离。 秦义方踉踉跄跄地出场了,庄凝、僵硬地立在场子中央,台下是各自打着趣、无心于看戏的人。最后,他走得荒凉。 白先勇的小说敛得好,不拘泥,不带水,各色人物也润得匀称,一笔一笔的细致,难得这么勤奋于文字的人。 (审稿:红粉女友) (责任编辑:世外梅园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