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废名研究近几年来成为一定范围内的热点。2003年12月《废名年谱》的出版可谓行大运,在这个热潮下催了出来。尽管印数不多(1000册,北京大学图书馆就馆藏20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也算做点不赚钱的好事情,即使亏本也不过几千块。现在出版社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像什么文化品位高的、学术价值大的书籍往往担心没人看,一窝蜂的出版畅销书。据说今年的畅销书市场就是由“80年代后”青春派作家打出来的,有人甚至说这是“80年代后”作家登上文坛的标志,而许多青春派作家也为此自负:我比沈从文厉害,20岁的沈从文还是“街头浪子”呢!文学嫁作商人妇,这是国家政策使然,也可以说是时代使然,寒酸老学者、老作家是无力抵挡的。有两个名家撰文表示不公平,韩寒在文章中嘲讽说:“他们两人所有的书销量总和比不上我一本书一年销量的一半。”市场在左右,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总不能逼着读者买哪些书不买哪些书吧!最感到可怕的是文学在作贱,甘心“包办婚姻”后又媚俗、献殷勤。现在最不景气的好象是诗歌市场,著名诗人于坚主要的两本诗集都是自费出版,他的邻居童话作家杨小彤说以前看到他自己推着三轮车在街上喊卖,就和小贩子差不多。但于坚并没有灰心和放弃,坚守自己的诗歌理论堡垒。可是其他有些诗人就不要脸了,在诗中高喊“亲爱的马桶”,今年有好几个诗人干脆在一次旅游中脱光了身子,还留下照片,说是“精神体验”。“诗人都是疯子”,这是说诗人是浪漫的抒情者,现在的诗人都是痴呆者,颓废者。这样拯救不了诗歌,只能让它从文坛上的台柱变为躲在一边的“丑小鸭”。 呼吁“废名诗集”的出版已经闹了好几年了,止庵也帮不了,拖了几年还是“诗稿一束”,终究不能与读者见面。废名佚诗在1998年被周作人儿媳妇张焱芳女士发现后,引起较大震动,许多读者眼巴巴等着它面世,还就是不出来。这绝不是“秘而不宣”,而是“宣无可宣”。今年“废名诗集”出版又闹了一阵子,《废名年谱》编著者武汉大学陈建军先生花费好大气力欲恢复废名诗歌原貌并公诸于世。起初好几家出版社本着热心想要接手,真正到了节骨眼就说诗歌市场最不景气,可能会亏本。《废名年谱》责任编辑曾巍先生也感叹说:“有许多事情总是离预期还远!”废名的诗在今天怎么说也算珍品,可以说还是“疗毒良药”,为当代诗歌注入一点古典和现代人文精神,不要都是变态和发狂的诗歌污染文化环境。 《废名年谱》 陈建军编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责任编辑曾巍 (责任编辑:世外梅园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