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自我买到《废名年谱》,每日总不免去翻上一翻。这一个多星期来,那封面也不知摩挲了多少次。阅读它,就像舍不得将一块甜瓜一下子吃完。分明地,它的特色在吸引着我。 《废名年谱》不同于一般的年谱。该书,在谱前有《传略》;谱后有三个附录,曰《废名的笔名》,曰《废名研究综述》,曰《废名研究资料索引》,这三则文章的价值不亚于《年谱》自身价值的一半。它们所需要考证的力度恰是《年谱》所下考证功夫的见证和缩影。此外还有《编写说明》和《后记》,编著者业师易竹贤老的序言,这些是自不待言的。 它的特色最引我注意的是,考必有证,查必有据。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诸如《周作人日记》、《秋荔亭日记》、“书信选”等字眼。它们都体现了编著者的学术品格是极严谨的,值得学术界同仁学习和尊重。另外,括号里的按语也是值得读者注意的。凡有与传统说法不合者,或尚无定论,有多种说法的,编著者一一指陈,以免以讹传讹。 这本年谱,刻画的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品格的作家和学者的一生轨迹。尽管某些地方是不够详细或清楚的,这模糊的痕迹并没有带来太大遗憾。整本年谱的内容是极大丰富的,它摒弃以往年谱的一般作法,只是将谱主当时的事简略的说一下,尽管是精确到“日”乃至“时”的,这样给读者的感觉是索然无味的,而《废名年谱》,如编著者在《编写说明》里所说,“有选择的引录废名的自述和时人的日记、书信、评介以及当事人的回忆”,这样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有说服力,并增添该谱的阅读价值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本年谱从1922-1937年的内容,大概占了全谱的一半。这15年,无疑是谱主废名一生当中最辉煌的一段人生历程。废名从一个文学青年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正是在此15年。期间对他影响最大和交往甚笃的莫过于周作人和俞平伯等人,所以谈到他们之间的交往事无大小,尽皆入谱,经常读到“访周作人”、“得信”等字眼,有的尽管不知道谈了些什么,但我想对于废名的人品文品的形成是不无影响的。其他诸如鲁迅、胡适、叶公超,还有冯至、杨晦、梁遇春、鹤西、沈启无,再有后来的朱光潜、卞之琳、林庚、朱英诞等师友的交往,在谱中也能够较为清晰的反映出来,是可以看出它们与谱主之间的感情和影响关系的。 正基于《废名年谱》上述特色,它既是一本一般学术专著,又在一定层面上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废名评传”。它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较为准确和清晰的了解谱主的成长轨迹和他的文品人品。譬如,1921年,周作人得“武昌冯君函”,是为二人交往之始,废名向周作人请教创作白话诗文;1949年“废名他在老朋友中为他(按:指周作人)募捐,并经常去周家”,“访周作人,赠款一万元”,过两天,“访周作人,又赠款一万元”,难道我们从中不能得到感动吗?它还是一部“废名评论选集”,凡时人或后人评介废名的文字有代表性者,编著者节选入谱。有的还是鲜为人知的,如朱自清、胡兰成等人对废名的研究和评述,非有心人是不会注意到的。 这部年谱是了解废名文品人品、阅读废名诗文和研究废名不可或缺的一部经典性著作。更何况它还是国内外第一部以专著形式出版的《废名年谱》,这就更体现它的地位和价值了。 夏元明先生曾写了一篇文字极优美的《废名年谱》书评,其中谈到编著者所查阅杂志不下60余种,书籍不下100多本。据编著者告诉笔者,是远不止这个数目的。其实我们不必去数,也知道是不下于夏先生所提供的数据的。因为它需要有心人的搜集整理,有的还是没有完全例举出来的。编著者不是在《后记》中感叹地说,“找资料难,找废名的资料更难”。的确,废名的资料是很难找全的。孙郁就曾在《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弟子之一》中说,“关于废名的史料很少,而传说很多。” 该书编著者武汉大学陈建军教授致笔者信说:《废名年谱》填补了废名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项空白,澄清了讹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不少历史事实,这恐怕正是它的价值之所在。这样废名留名了,历史记住了这个天才文学家了。 陈先生对我一向是很严谨热忱的,对我感染很大,现在我却提起笨拙的笔写他的书评,岂敢岂敢!赶紧打住。 (责任编辑:世外梅园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