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最近闲着无聊,翻了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一直信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的张洁,以一种宗教般的永恒情结执着于对爱的追求,特别是早期的婚恋叙事中用唯美的膜拜精神深切地呼唤着在她笔下女性的心中所认定的那个不死的上帝。爱情,或许正是这种唯美古典主义向残酷现实主义的转换切合了张洁小说中现代知识女性。从中深深感受到了对女性命运的体悟,能反思性地掌握个人的命运,在日常生活实际活动中,自觉地过滤掉威胁到自我完整存在的东西,并将这种自我的完整性作为内在价值.不愧是蜚声文坛是一部令人回味的作品。文章里氤氲的是温柔甜美又带点伤感悲调。寻绎出叙事人在爱情的矛盾困惑中执着的坚守。作品里的“母亲”不同于一般的单纯母亲形象,她是一个典型的“长女”形象,母亲留下一叠厚厚的题为“爱,是不能忘的”笔记本子,记录着和“他”爱情与责任之间的挣扎与熬煎。为了他人的幸福,他们不得不割舍自己的情感。虽然两个主人公一生接触时间不足24小时,“连手也没有握过一次”,却二十多年精神相守,刻骨铭心。只能在自己内心世界里执著地追寻着这份爱,但是在责任面前不得不限制自己的欲望,我们应该在这个“长女”的头上带着一顶痛苦而圣洁的花环.在物欲横流、价值混乱和道德沦丧的现代社会里文学日益走向边缘化,日益疏离底层,更加为商业化操作所支配。这种社会环境使文学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现状,这肯定有足够多的文学语境给张洁进行随意向非常态叙事转化,但在深层次的内容上却一如既往地执着地追求不落俗套的爱情。这种价值追求,在现代社会里是值得称道的。在现代化历史过程中,道德和情感的合理化,压倒了一切,纯粹理性笼罩了全部的生活领域,不再有实践性和审美判断的价值。相对欧美的现代性,我们当今的现代性文化特征似乎成了一种媚俗的现代性,一种对日常生活别无选择的选择。张洁没有追随于这种现代性中,而是一直捕捉那与她的主人公心灵十分接近而又亲切的东西,那么她尽可能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呢?跳出这种媚俗,执着追求一种道德和情感的理想化,一种审美价值的高尚化,即使牺牲一切,把爱情与婚姻的统一提得那么高,拿它与那种至今仍有强大的传统婚姻道德观相对照,从而表现出超越现实的,所以才有一股叛逆和冲击的力量。也体现出了张洁的一种浪漫的爱情观。不过我们也要懂得作品另一层的灵魂深处的内容。“‘ 我’对无爱的婚姻和恋情感到悲伤失望,心被一种深刻的寂寞填满了。”这是无爱的寂寞,更是理想失落后的寂寞。在这种寂寞的引导下,社会与人体的距离被扩大,人物甚至无法接受理想之外的秩序孤独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张洁从中体现的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的理念,但这也是造成人物孤独心理的重要因素,因为作为审美者的社会局限性,以及美本身的超越性和脆弱性,“ 已经注定结成永远无法拆解的矛盾”。故而,人物总是处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不能自拔,总是为理想的不可实现而感到困扰孤独就这一意义说来,每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也都只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张洁在小说里,将人物与社会环境设计成两个极端的客体,主人公是理想化的,有优秀的天赋,过人的才华,美好的品德,纯真的心灵,坚强的意志,追求崇高完美以及奉献,追求意义,精神上的执着与坚强,却不沉溺矫情。“她”是一个柏拉图式的平凡却强大的人格,在生活粗糙的磨砺下接受悲剧英雄式的洗礼,一方面抗拒着社会秩序对他的规范,另一方面近乎苟刻的审视自己,麻木是最可怕的病症,没有执着的坚持,灵魂便只剩下污秽。人物在精神上的自省和节律简直到了偏执的地步。在张洁看来,信念的失去无异于行尸走肉,真正勇敢的人,要在心灵与现实中坚守心灵的城堡,“ 固守着一个优秀的沉浸在内心生活中的灵魂。”他们相信:“ 人类早晚有一天会摆脱一切虚伪的桎梏,洗掉千百年来积留在自己身上的污琐,恢复生命开始创造的时候那种纯朴的、自然的面貌”。 生活总是一个矛盾体,这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中的爱恋,不正是柏拉图最终的诠释么.有时候无奈,有时候所以的话语只能的心中缝缝补补. (责任编辑:世外梅园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