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世外梅园文学网

千年的寂寞——嵇康之于《广陵散》

时间:2010-07-25 22:29来源: 作者:西泠寒山 点击:
泡杯清茶,燃支檀香,咀嚼纯纯的文字,你想起了什么?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在中国文化史上,魏晋是一个很有风度的时代。所谓风度,本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名士有着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在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行举止。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任务的精神气质。
    风度不仅仅是一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行举止与仪表上的反映,对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嵇康无疑是这一时代最有风度的人,他“越名教而任自然”,要求把人从名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反朴归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生活方式。他做到了,他“放达”,他“隐而傲世”,就连死,也死得让历史掷地有声,也要留给世人一个千年的遗憾,留给《广陵散》一个千年的寂寞。 

    公元262年的那个夏日是文化史上最为黑暗的日子,嵇康被杀,《广陵散》绝迹。《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于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勒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于《广陵散》,就如钟子期于俞伯牙之重要,因为知音难觅。俞伯牙可以摔轻谢知音,那么《广陵散》就可以以千年的寂寞来回应嵇康的一生钟爱。
    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的约束有很大关系。
    嵇康可谓是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相传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美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做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
    嵇康之爱琴并非只停留在器物上,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谈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远非如此,嵇康在音乐理论上也有很大的贡献,比如他所作的《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音乐和琴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正是他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的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嵇康认为音乐是可以被多解的,同一音乐,听众不同,理解也不同。
    正因为嵇康对音乐有如此之深的理解,才能将《广陵散》这一古曲的精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根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又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中“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还有一种看法,据《琴操》记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的行刺失败,知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如深山,苦学琴艺十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在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然后自杀。近代琴家杨时百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广陵散》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曲出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现出的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和战斗意志。

    而嵇康之所以爱《广陵散》是因为《广陵散》所表现出的精神与之反叛个性相符。嵇康的个性为“傲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千古讽讼、第一次体现一个文人的倔强的独立性格的文章中,嵇康明确了他的政治观点:“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一生都在实践“越名教而任自然”:隐居竹林,以锻铁、灌园为乐,是无视礼教的要求而顺其本性之所好,是“越名教而任然”;向司马氏集团抗争,为此献出生命,是“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家诫》),也是“任自然”,更是向礼教宣战。正因为嵇康这种“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本性,面对黑暗现实,不能淡泊平和,《广陵散》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才会使他如此沉醉。

    关于嵇康得《广陵散》曲谱的过程还留下了一个动人的传说。但是尽管他们的相识是如此美丽而神秘,命运最终却注定要以悲剧结尾。嵇康他“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可惜,他不能。面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他愤然不平,他抗争,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触到了司马氏的痛处。正如鲁迅所说,“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以钟会加于嵇康的罪名主要不是“不事王侯”、“不为物用”,而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害时乱教”、“负才乱群惑众”,所以钟会才会说“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因而嵇康就非死不可了。尽管在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 

    公元262年嵇康被杀,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广陵散》也为之痛,痛失知音。在中国文化史上,寻找知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广陵散》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算是与之做最后的告别,“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这些念头在嵇康的脑海中反复着,他放不下《广陵散》,一曲弹毕,所有的泪水应是流在了心里,狂啸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尽管曲谱一直保存在《神奇秘谱》中,但是自嵇康死后,世间也就再无一人能像他那样将《广陵散》的精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没有了嵇康的《广陵散》就如同没有了钟子期的俞伯牙,知音已绝,是该去回应知音的一生钟爱了,于是,《广陵散》寂寞了,寂寞了千年。

编辑:(能让人深思的历史!) (责任编辑:世外梅园文学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西泠寒山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7-26 00:07 最后登录:2010-07-26 00:07
栏目列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推荐内容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